盛夏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某军事训练基地的操场,一排排挺拔的身影已伴随着嘹亮的口号和整齐的步伐,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这不是新兵的日常,而是中国击剑国家队全体将士结束为期两周封闭军训后,向外界展示成果的庄严时刻,汗水浸透了迷彩,眼神却愈发坚毅;身体承受着疲惫,意志却更加昂扬,这支承载着巴黎奥运会夺金希望的荣耀之师,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磨砺精神,锻造团队,将钢铁般的纪律与顽强作风融入血脉,为即将到来的终极战役积蓄磅礴力量。
淬火成钢:军事化历练重塑队伍精气神
“通过军训,我们不仅强化了体能,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中国击剑协会主席、国家队总教练王海滨在总结大会上如是说,他表示,在奥运备战的冲刺阶段,选择进行军训,是队伍管理层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击剑运动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场,关键时刻的发挥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严格对标部队新兵训练标准,涵盖了队列操练、内务整理、国防教育、体能强化以及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队员们从基础的站军姿、踢正步做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坚持中,磨练耐心与专注力,烈日下的军姿训练,一站就是半小时以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蚊虫叮咬也纹丝不动,这极大地考验并提升了运动员的耐力和定力。
“刚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女子花剑主力队员孙一文坦言,“平时训练更多的是关注技术细节和战术运用,突然转入高强度的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对精神和身体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正是这种‘不适’,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舒适区,让我们学会了在压力下如何调整心态,如何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她表示,军训中培养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性,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日常的训练生活中。
男子重剑队的石高峰则对夜间紧急集合记忆犹新。“哨声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那种紧张感和执行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团队行动,在赛场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闻令而动、协同作战的精神。”
内务整理看似小事,却关乎作风养成,队员们按照军营标准,将宿舍整理得井井有条,被子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整齐划一,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击剑运动中要求精准、严谨、一丝不苟的技术特点不谋而合。

精神赋能:从军营到剑道的价值转化
军训的价值,远不止于体能的提升和纪律的加强,更在于精神层面的深刻洗礼和团队文化的重塑。
爱国情怀的升华。 通过系统的国防教育和与部队官兵的交流,队员们对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王海滨强调:“代表国家出战奥运会,胸前的国旗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军训让我们更加明白,每一次挥剑,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荣誉,更是为了国家的荣耀,这种信念,将成为我们在奥运赛场上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意志品质的淬炼。 军事训练的艰苦,是对生理和心理极限的双重挑战,扛圆木、长途拉练等高强度课目,培养了队员们敢于吃苦、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女子佩剑名将邵雅琦表示:“以前在比赛中遇到困难,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犹豫或退缩,但现在,军训教会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够坚强的意志,这种信念会让我们在奥运赛场上更加果敢、更加坚韧。”
团队凝聚力的固化。 击剑虽然是个人项目,但国家队的胜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协作,军训中,大家同吃同住同训练,一起流汗,一起克服困难,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在团队协作项目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信任、沟通与配合的重要性,男子佩剑队的邓小浩说:“在战场上,你把后背交给战友;在剑道上,你的胜利也离不开教练、队友、后勤保障等整个团队的支持,军训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纪律意识的内化。 严格的作息时间、令行禁止的作风,培养了队员们高度的自律性,这种自律,对于应对奥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至关重要,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相关负责人观摩后指出:“纪律是战斗力的保证,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打得赢,击剑国家队这次军训,抓到了点子上,效果显著。”
经验延续:系统化整合促训练竞赛提质增效

军训结束,并不意味着特殊状态的终结,而是将军训成果系统化、常态化地融入日常备战工作的开始。
国家队教练组已经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军训成果转化方案”,是将军事训练中的一些优良方法和作风引入日常训练,借鉴部队的“复盘”文化,在每次训练课和模拟赛后,组织队员进行更深入、更严谨的总结分析,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强化时间管理和计划执行,确保备战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高效推进。
在心理调控方面,运动心理专家将结合军训中观察到的队员表现,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队员将军训中激发出的强大心理潜能,稳定地迁移到比赛场景中,学会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在逆境中激发斗志。
队伍管理也将延续军训期间形成的良好模式,继续保持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和内务标准,营造纪律严明、紧张有序的备战氛围,防止松懈情绪的滋生。
“军训给我们注入了一股‘精气神’,”王海滨总结道,“这股力量是无形的,但却是我们备战奥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股气留住,把这种神稳住,让它渗透到未来每一天的训练和比赛中去。”
迈向巴黎:以过硬作风迎接终极考验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击剑国家队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次军训,如同一场及时的“淬火”,提升了队伍的“硬度”和“韧性”。
回顾历史,中国击剑队在奥运赛场上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扬眉剑出鞘”,仲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男子佩剑金牌突破,以及孙一文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的女子重剑夺金,都展现了中國剑客不畏强手、敢于亮剑的精神风貌,新周期的中国击剑队,正面临着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严峻挑战。
此次军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队伍寻求自我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中国击剑队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在精神、意志、作风等软实力上追求卓越。
走下军训场,重返击剑馆,队员们黝黑的脸庞上多了几分刚毅,眼神中透露出更加坚定的光芒,他们即将带着这份特殊的历练,投入到更加艰苦和细致的技战术训练中去,未来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但经历了军营淬火的剑客们,已然积蓄了更为强大的内心力量。
巴黎的剑道,静候英雄,中国击剑队的将士们,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斗志,将军训收获转化为备战动力,决心在奥运赛场上延续光荣传统,克服艰难险阻,用手中的剑,再次为国争光,谱写新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每一次挥剑,都将凝聚着平日刻苦训练的汗水,更闪耀着钢铁意志铸就的光芒。